爱宜都网

标题: 56岁的啃老族在父母去世后活活饿死,心理咨询师郑玉琴有话要说! [打印本页]

作者: 郑老师    时间: 2019-8-9 11:26
标题: 56岁的啃老族在父母去世后活活饿死,心理咨询师郑玉琴有话要说!
本帖最后由 郑老师 于 2019-8-9 11:50 编辑

近日有日本媒体报道:56岁的啃老族在父母去世后自己活活饿死

NHK老牌专题报道节目《Today’s Close-up》近日报道了这样一起“家里蹲”悲剧——

北见万幸,横须贺市政府生活福祉科自立支援的负责人,帮助“家里蹲”群体是他的重要工作。

之前他时常会去拜访一户人家,家里的父母已经于十余年前去世,屋里只剩下一位56岁大叔伸一独居。

大叔伸一的身材非常瘦弱,而且可以明显看出他的身体情况日渐衰弱。

北见万幸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就经常带着食物前来拜访,可每次询问要不要紧,劝说对方去医院检查看看的时候,伸一却总是婉拒说“没事的”“不用急着去医院”。

当事人没有同意的话,政府机构也不能强行把他送到医院去。所以后来即使保健所的工作人员也上门劝说,面对伸一的拒绝依然无可奈何。

周围的邻居也是看在眼里,不抱希望地说:“没办法,这样下去这家伙会死的吧。”

工作人员只好定期去确认伸一的情况。然而没想到十天后,就传来噩耗。

怎么都看不到伸一的身影,北见万幸只好报警,和警察一起进入其家中,发现了已经死去的伸一。

死因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衰弱死,可以说是直接把自己活活饿死。

其实政府部门已经在一个半月之前就掌握了这位56岁家里蹲的情况,期间北见万幸频频上门拜访劝说,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我每天每天都去见他,结果却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可能我们发现他的情况太迟了,开始行动的速度还是太迟了,这让我感觉非常懊悔。”

为什么工作人员已经这么积极这么主动了,还是没有阻止56岁“家里蹲”伸一的死去?

NHK节目组想采访死者伸一的其他亲属,进一步分析“中老年家里蹲”的情况,然后发现伸一有个小他一岁的亲弟弟二郎。

二郎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和闭门不出的哥哥伸一不同,他过着正常的生活。

弟弟二郎介绍说,曾经他和父母、哥哥一家四口住在一起。在11年前父母去世后,二郎随后就搬离老家。

后来二郎结婚成家,渐渐地和留在老家独居的哥哥疏远起来,但在工作的间隙,二郎有空时还会回老家帮忙收拾收拾屋子。

“哥哥从来不会好好吃饭,家里有很多煎饼之类的袋子,垃圾到处都是。”

在哥哥伸一去世后,二郎从家里满地的垃圾里发现一本哥哥的笔记本,里面详细地记录着父母留下的钱。

毕竟关系到自己的生命能延续多久,所以哥哥到死之前都还在记录生活支出和生活费余额。

在二郎的记忆里,曾经的哥哥伸一喜欢给家里带来欢乐。但是在哥哥高中毕业后,一切都变了。

梦想着将来能从事一份以英语为工具的工作,进入大学学习英语是哥哥的首要目标,然而高考却没有如愿上榜,只好走上复读之路。

后来依然没有成功考入大学的哥哥,放弃了升学的打算,陆续开始在书店等地方打工,但都做不长久,最后就沦为了没有收入来源的“家里蹲”,只能靠领养老金的父母继续养活。

二郎还在老家房间里的一角,找到父亲之前写了几十年的日记,

翻看后发现里面详细记录了哥哥变成“家里蹲”的过程……

1989年6月18日:“最近都没跟伸一一起吃饭了,他果然还是没有去找工作的打算吗?”

“晚饭后又和伸一吵架了。明知道他不想听找工作的事,我也尽力忍着不提这事,但还是不自觉说了出来。”

因为伸一一直没有出门工作,父子关系渐渐恶化。伸一开始刻意回避家人,过上了昼夜颠倒的生活,精神状况渐渐出现问题。

父亲晚年的时候,查出癌症晚期,而母亲又出现老年痴呆症的迹象,即使这样,两老还要照顾一个“家里蹲”儿子。

所以父亲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担忧:“要是我不能动了,这个家会变得怎么样呢?”

可以看出,哥哥伸一至少从1989年开始就变为“家里蹲”一族,到今年也是超过30年时间。

等到年迈的父母去世后,如果有留下一笔钱的话,孤苦伶仃的“中老年家里蹲”尚且还能勉强生活下去,但只有支出没有进账,总有山穷水尽的那一天。

如果父母去世后就断了经济来源,那么可以说父母的死,也就等于“中老年家里蹲”的死……

在日本,50多岁的中年人还要80多岁的父母来照顾,这种“中老年家里蹲”的啃老现象被称为“8050问题”。

日本内阁府今年首次公布相关数据,全国“中老年家里蹲”的人数达到约61万人,可以说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如果还是找不到有效的应对方法,从源头上就遏制住“青少年家里蹲”的出现,

或许在将来,像56岁大叔伸一那样的悲剧还会源源不断地发生下去……

下面是几个网友的留言:

1、这个是心理问题吧,想起了之前国内的新闻,小孩十岁左右妈妈外婆被爸爸杀了还被烧毁容,家里蹲了十多年……

2、我也在家里蹲过一年,真的是害怕出门,害怕投简历,害怕被拒绝,家人一说我我还嚷嚷,后来老公私下替我投了简历迈出一步,后来公司通知去面试上班,我就走出来了。差点成为废人,真后怕!

3、如果可以接纳自己的状态,状况会越来越好的。但是如果父母日复一日的絮叨,喋喋不休,想让他出去工作。那么他的能量只能用来抵抗父母,不能用来修复自己。父母的焦虑越强烈,孩子的抵抗越剧烈,修复自己的能量越少,最终一辈子都变成家里蹲了。


心理咨询师郑玉琴有话要说:在从事心理服务的这些年,我接待了很多“啃老族”的家长和孩子,这些人大约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天生敏感脆弱,胆小自闭;二是家长长期溺爱,不敢放手,造成对家长的过分依赖;三是本人学业、工作、爱情受到重大打击。

我接待的来访者中,这些“啃老族”从20岁左右到40岁左右的都有,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脱离社会,自我封闭,足不出户。有个来访者说他儿子8年没有下过楼,大多数“啃老族”在家里只有3件事:吃饭、睡觉、玩手机!

其实,如果一开始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苗头,家长就想方设法解决,大多数孩子都会回归正常。问题是家长不重视,顺其自然,最后家长、孩子也就慢慢接受了、习惯了,听天由命了!这就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我的心理诊所,也帮助过不少这样的孩子,只要他们家长支持,孩子愿意改变,就一定可以好起来,走出去!

下面是来访者的反馈截图:










我提醒有这种情况的家庭:千万不要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郑玉琴心灵家园竭诚为你服务!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19-8-9 14:41
老师:您的工作室在哪里.
作者: 郑老师    时间: 2019-8-9 15:33
凤舞九天 发表于 2019-8-9 14:41
老师:您的工作室在哪里.

我的工作室在北京,不过我们的来访者遍布全国,有50%的人是远程咨询,比如微信、QQ语音通话!
作者: 郑老师    时间: 2019-8-9 17:16
2012年3月有中国媒体报道: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王小林宅家14年饿死 敲响心理教育警钟

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出这个报道!
作者: 韩小亿    时间: 2019-8-10 17:08
老师好,原宜都二中您就是我的心理老师,听您的课感触很深噢
作者: 郑老师    时间: 2019-8-19 11:52
韩小亿 发表于 2019-8-10 17:08
老师好,原宜都二中您就是我的心理老师,听您的课感触很深噢

谢谢你还记得我!




欢迎光临 爱宜都网 (http://bbs.aiyid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