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宜都网

 找回密码
 新会员注冊

QQ登录

查看: 399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教文体卫] 宜都也有一座骆宾王墓地

  [复制链接]
手机阅读本帖:
{lang mobile:qr}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楼
发表于 2019-10-15 09:56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ADSL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新会员注冊

x
史志工作者考证:宜都也有一座骆宾王墓地

发布日期:2019-10-14 来源:三峡商报


  骆宾王墓原址即在今宜都市骆家河天龙湾景区宾馆岸边前20多米的水下 明建中供图
  民国十三年版宜都《骆氏宗谱》骆氏宗祠全图。宗祠左侧是“宾王公墓”,“长阳河”即清江。 欧阳运森供图
  作为初唐四杰,骆宾王留在世上的诗作最多,家喻户晓的一首诗非《咏鹅》莫属,他7岁时才气侧漏,作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样的诗作闻名于世,“神童”的名号便由此而来。
  一篇《讨武檄文》彻底改变了骆宾王的命运,从此颠沛流离,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被杀了,有人说他逃走了,真相不得而知。近日,我市史志工作者明建中通过查询史料、实地走访发现,红花套镇骆家河也有一座骆宾王墓。目前,也有学者表示,南通和义乌两地的骆宾王墓都是衣冠冢。骆宾王魂归宜都,有何证据?昨日,三峡商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史志工作者明建中。
  骆氏后裔及村民讲述,骆宾王墓地沉入清江水下
  明建中是一名史志工作者,退休后依然致力于史志研究。几年前,他发现清同治五年(1866)版《宜都县志·地理古迹》对骆宾王墓进行了记载:“唐骆宾王墓,在白岩溪骆氏家庙侧。相传宾王逃居此,卒,遂葬焉。”因其为孤证,他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去年,他在红花套镇骆家河走访时,发现当地有较为完整的族谱,当地老人的描述更加坚定了他一探究竟的想法。
  “据老人说,我们的先祖骆宾王避难时是两弟兄,骆宾王落在宜都,他的弟弟骆侯王落在四川。”宜都市红花套镇鄢家沱村四组村民、63岁的骆氏后裔骆盛洪说,骆氏老祠堂在浙江,骆家河的骆家祠堂原属骆家河村一组,2003年合村并组后现属鄢家沱村四组。骆宾王的墓原建在骆家祠堂旁边, 1956年修建红花套到长阳县城的公路时,碑被抬去修建公路涵洞。解放后,骆家祠堂成了骆家河小学的校舍,1969年清江涨水时,祠堂被大水冲垮了。之后修建高坝洲水库时,祠堂和骆宾王墓都被淹了,现在天龙湾景区宾馆离岸二十多米的水下就是墓地所在。
  67岁的鄢家沱村六组村民覃世知、68岁的鄢家沱村一组村民王登云二人的描述与骆盛洪如出一辙。
《骆氏宗谱》有完整记载,骆宾王避难并安葬于宜都
  明建中说,宜都《骆氏宗谱》虽是清道光乙巳年首次编纂,但系根据“历来世系著为家乘”(民国十三年版《骆氏宗谱·三修族谱序》)。这表明在《骆氏宗谱》首修之前,骆家河骆氏宗族的世系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根据一修、二修宜都《骆氏宗谱》,民国十三年版三修《骆氏宗谱》完整无缺地记载了自唐代到民国,从始祖公骆宾王到第三十二世孙的世系和各世系先祖的姓名,至民国初期,宜都骆氏后裔已繁衍至千余人。
  民国版《骆氏宗谱》在“始祖宾王公”名录后除载其身世、来宜避难经过、葬地、碑志等情况外,还附记:“妣:柏氏。一世:宾公子焕公。二世:先华。三世:舜公。四世:大用。五世:振公……”有的子孙还注明殁葬地,如在骆宾王的孙子骆先华的名录后注:“殁葬红岩区官界头(今属宜都市高坝洲镇陈家岗村),隆庆五年(1571)立碑。”而对于生殁时间、葬地不详的先祖,族谱亦如实记为“失考”。正如骆宾王第三十世孙骆绍传(字希宾)在该谱《后跋》中所言:“吾族奉宾王公为一世,以其避唐武后乱来此,住地、坟墓及后裔散居皆历历可考,必而据之,信不诬也。”
  明建中说,他所见的100余种清代、民国时期的族谱中,将1300多年以来历代先祖的真名实姓如此完整无缺的、一代接一代地记述传承下来,唯有宜都《骆氏宗谱》。而宜都《骆氏宗谱》世系记载的完整性、连续性和长期性,大大增强了其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骆宾王避难、葬于宜都的有力依据。而从唐代繁衍至今已达千余人的宜都骆氏后裔,也是骆宾王避难、葬于宜都的一个佐证。
骆宾王避难留下地名“避难溪”,后裔居住地为“骆家河”
  明建中说,据清道光乙巳版宜都《骆氏宗谱》、清同治五年版《宜都县志》等史籍、档案记载,骆宾王在“宜都县西鄙白岩铺”的避难地“避难溪”,墓地、后裔居住地“骆家河”,均是“地以人传”,因骆宾王来宜避难留下的历史地名。如今,历经1300多年,这两个历史地名仍然标注在五万分之一比例以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并为当地村民所熟知、公认。有的老年村民还能讲出与宜都地方史籍记载一致的地名由来。
  地名是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载体。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曾将“地名”喻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从唐代传承至今的历史地名“避难溪”“骆家河”,就是骆宾王避难宜都,并葬于此地的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
  明建中分析道,从犯罪者逃跑避难的心理分析,避难者总是觉得跑得越远、避难的地方越偏僻越安全。从不同史籍记载的三个骆宾王避难地与徐敬业兵败地润州的远近而言,南通、杭州分别距润州约120公里、320公里。而唯一不属吴越地区、偏处鄂西一隅的宜都最远,距润州近千公里。因此,仅从避难者“远走高飞”的心理分析,以上三个避难地中,骆宾王来宜都避难的可能性最大。这可从清咸丰年间江苏元和县(后并入吴县)进士顾子山、浙江余杭县举人郑谱香、安徽太平县文人孙璧堂等一批吴越地区文人为躲避太平天国起义的战乱,乘船顺江而上,到长江上游地区宜都、宜昌等地避难的事例中得到佐证。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献花献花1 鸡蛋鸡蛋
沙发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5 10:03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ADSL | 只看该作者 的2个回帖
“修建高坝洲水库时,祠堂和骆宾王墓都被淹了”,难于对证,实在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3楼
发表于 2019-10-18 16:54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 只看该作者 的1个回帖
开玩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4楼
发表于 2019-10-21 08:45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ADSL | 只看该作者 的1个回帖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冊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关于我们|手机版|法律顾问:熊安律师|爱宜都网 ( 鄂ICP备14016224号-1  鄂公网安备42058102000002号 )

GMT+8, 2024-11-24 02:32 , Processed in 0.02420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