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9360
- 好友
- 记录
- 日志
- 相册
- 帖子
- 主题
- 分享
- 精华
- 积分
- 5591
- 威望
- ☆
- 金币
- 两
- 贡献
- 分
- 魅力
- ℃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16-3-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手机阅读本帖: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新会员注冊
x
又是一年春节时,我赶着除夕前回到了父亲家。他住在长阳的一个小村庄里。一走进院子,一股熟悉的记忆的味道扑面而来。弟媳正在为过大年忙活,一见我就热情地一边寒暄一边向里屋喊:“大哥回来啦!爸!大哥来看您啦!”又忙不迭转过来对我说:“你放心,爸身体好得很呐!去年一年都没有感冒过呢……”转过一间屋,我看到了这位九十多岁的老爷子,他正精神矍铄地喝着茶,桌上堆满了书。他一见到我,就露出孩童般的笑容,伸手拉我去他身边坐下。我们开始闲话家常——“你还好吧?”“我很好!”“家里也还好吧?”“都好都好!”
每次见面都是这些话,渐渐地演变成一种将我们穿越时间和距离联结起来的仪式。我的父亲其实是我的继父。在我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我的亲生父亲就去世了。不久后,母亲结识了我的继父,他是一名教师,从解放初期就开始教书,为人和善,从不发脾气,深受村民和孩子们的喜爱。他的出现,就像一道温暖的光,照入母亲的生活,驱散了她的困苦。再后来,母亲顺理成章嫁入他家。
原本,母亲想要带着幼小的我一起去到继父家,可我奶奶硬是不肯。那时,奶奶正沉浸在老来丧子的巨大悲痛中,我的存在就成了她余生唯一的希望和依托。母亲搬走的那一天,奶奶泪流满面拦住她苦苦哀求,要母亲把我留下。见母亲不答应,这个绝望的老人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想要把我从母亲怀里抢过去。拉扯中,不知道母亲是害怕伤了我,还是终究对这个老人于心不忍,她最终妥协了,松开了手,任由奶奶把我夺了去。那一天的最后,母亲含着泪跟着继父走出了那个村子,一步三回头。从此,她就离开了我,离开了那个她曾经的家。而我,也由那一天起,结束了我一生中最温馨的一段日子,结束了有父母呵护的幼年时光。
我小时候,继父常来看我。他虽然是我的继父,却对我很好,胜似亲生父亲。我奶奶也很喜欢他,要我叫他“爸爸”。而在我心中,也的确早已把他当作了真正的父亲。我们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直至亲近。
就这样,父亲来回奔波,成为我和母亲之间传递信息的纽带。他曾在我们村里教过几年书,认识很多学生和家长,每次只要碰到我们村的人,总会打听我在这里过得怎么样。我上学后,父亲经常托人给我带来学习用品,也常常托老师给我带来口信,嘱咐我说:有什么困难就告诉他,他会尽力帮助我。由于父亲的努力撮合,到我十四岁那年,奶奶终于同意让我去见我的母亲。翻过了重重大山,我终于见到了母亲,还有我的弟弟妹妹。那是自从我们母子分离后第一次团聚,十几年的时间并没有冲淡我们之间的亲情,我们相互陪伴度过了一段最快乐的日子。
后来,我得回奶奶家了。那是初春,天气还很寒冷。临走的时候,父亲从身上脱下了一条黄军裤给我,裤子带着他身上的余温,我穿上它,感到无比温暖。父亲打量了一下我,说:“挺合身的,就裤脚长了点儿,回去让你奶奶把边儿招一下就好了。”望着他那慈爱的面容,我竟不知说什麽好,一时无话。那个年代还没有秋裤,天冷的时候人们通常就穿两条裤子。把军裤脱给我之后,父亲身上就只剩了一条单薄的棉布裤。回奶奶家要走二十多里山路,他陪着我走出好几里。那时的我,并没有想到他冷不冷。
父亲坚持要把我送到一家供销社门口,才分别。到了供销社,他给我买了一双解放鞋。好多年后我才知道,当年父亲每个月只有三十多块钱的工资,这份微薄的工资要支撑一个七口之家,而这双解放鞋竟花去了他当月工资的十分之一。从供销社出来,我们终于要分别了,他反复嘱咐我在路上一定要小心。然后,他站在那家供销社门口,目送着我走远。当我意识到快要离开他的视线的时候,我回头去看,却看见他远远地站在一个山坡上,就为了用目光多送我一程……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一幕,每当想起这段情景,我都会热泪盈眶。
再后来,我成年了,离开了村子来到城市里打拼,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和父母相聚的次数便越来越少。父母的子女中,我距离他们最远,这就成了我难得回去看望他们的理由。那些年总觉得他们还年轻,不需要我们照管,只要不缺衣少食就行了。又想着,有弟弟妹妹们陪伴照顾他们,日子也还不错。而我,便一直沉浸在自己工作忙、时间不够的状态中,不但甚少回去探望父母,就连电话也很少打。
可母亲并不介意,她时常主动打电话给我。每次接到她从老家打来的电话,总会听到一声轻柔的问候:“你们都还好吗?”这问候满含爱意,却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她的存在,而她却心心念念牵挂着我。借着她的电话,我才形式般地问候一下他们,末了又说等我有了时间就回去看望他们,却掩饰不住内心的矛盾和应付。而每次,母亲都在电话那可母亲并不介意,她时常主动打电话给我。每次接到她从老家打来的电话,总会听到一声轻柔的问候:“你们都还好吗?”这问候满含爱意,却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她的存在,而她却心心念念牵挂着我。借着她的电话,我才形式般地问候一下他们,末了又说等我有了时间就回去看望他们,却掩饰不住内心的矛盾和应付。而每次,母亲都在电话那头宽慰我:“我们都很好,只要你们都好我们就放心了。你工作忙就不用回来……”每每听到这些话,眼眶忽地一下就红了,自责和愧疚在我心底翻涌——从来只有瓜粘子,没有子粘瓜。父母和子女亦是如此,不论孩子年纪多大,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日夜牵挂着。而孩子,却只顾着自己的孩子,任由父母的身影在自己心中渐渐淡去。
几年前,母亲突然离世,悲痛之余我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曾以为相聚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却没想过每一次相聚或许都是今生最后一次。曾以为长久的缺位可以用大包小包的礼品去填补,直到连一声问候都不能给予时,才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父母已然老了,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物资上的满足,他们需要的是亲人的陪伴,他们期盼着儿女们幸福美满,承欢膝下,共享天伦之乐。
母亲离世后,父亲特别悲伤,从此衰老了许多。想着他一个人这么孤单,我心中总是感到阵阵酸楚,却也无可奈何。一方面我因为距离太远不能陪在他身边,另一方面又因为担心他舟车劳顿、环境不适,也不能接他来我这里。我只好时时牵挂着他,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慰籍。
如今父亲已经九十多岁了,他的人生正驶向终点,我内心十分清楚,每陪他一次就少一次了。所以逢年过节,亦或是他的生日,我都会回去看望他,陪陪他,陪他散步,陪他看他最喜欢的新闻联播,夜里陪他入睡……这些短暂的陪伴、简单的问候,让他快乐,更让我心安。
我曾以为亲情最理想的表达方式是陪伴——你陪我长大,我伴你终老。然而现实中这个理想往往无法实现。儿女们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会离开父母远走他乡,被落在身后的亲情渐渐只剩下了彼此间的牵挂。于是,牵挂便成为现实生活中众多家庭表达亲情的方式,那份期盼、那份祝愿、那份执着编织成了牵挂的全部内容。不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彼此牵挂,亲情便永不会淡去!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